您好!欢迎来到圆居地产!

深中通道建设对中山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发布时间:2017-01-19 次浏览



 来源:中山日报

      深中通道的建设实现了中山与深圳的直接通达,拉近了两个城市的交通距离,缩短了两个城市的交通时间,势必紧密两地间人、财、物、信息的交流与影响。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唯一直连通道及连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和中山翠亨省级新区的交通纽带,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广东省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中通道的建设实现了中山与深圳的直接通达,拉近了两个城市的交通距离,缩短了两个城市的交通时间,势必紧密两地间人、财、物、信息的交流与影响。因此,中山必须借助深中通道开通机遇,抢抓粤港澳紧密合作契机,推动中山的城市格局、产业结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人居环境等方面迈上新台阶,构筑中山全新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和能力,为粤港澳持续合作与深度融合开辟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深中通道作为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的桥梁是大珠三角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珠三角湾区”交通压力的紧迫需要,也是加速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融合的客观要求,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中通道对中山的影响如下:


  ■(一)人流量增大,人才的可变性增强


  深中通道的建成,必然会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人才的交流,并形成新的人才分布格局。中山应抓住这一机遇,深入研究自身产业、服务、环境、体制等优势和发展需要,制订中长期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树立目标,明确路径,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市场体系、法规体系三大支撑点,努力促进,形成自身需要的人才流。


  ■(二)信息流增大,资讯将大幅增加


  知识外溢和扩散与拥有技术和知识的个体和组织息息相关,文化的传播、观念的传播、技术的传播仍然不能摆脱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流,并依赖于在实际操作中的信息互换和相互激发。就中山和深圳两地而言,深圳是信息高地,中山是信息洼地。深中通道的建成,珠江口两岸的信息交流频率和效率必然大幅增强,中山和深圳作为两岸也必将成为信息交互的重要节点甚至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广东省信息交互枢纽,为中山产业、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三)资金相对丰盈,资金流可变性增强


  2016年4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新一期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升至第19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第4位)和上海(第16位)。深圳拥有要素交易平台23家,与深交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区域性股权市场一起构建了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拥有风投机构达4.6万家,总注册资本达2.8万亿元,在国内创投机构前20强中深圳占据10席。深圳风险投资的专业水准和投资眼光,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对创新型企业的判断,已具有国际水准。


  中山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小企业众多,专业镇发展模式突出。企业对资金有相当的需求。深圳嗅觉敏锐的风投资金可能会逐鹿中山的产业市场。同时,中山原有的民间资本丰盈,这些资金也可能寻机进入能产生更大效益的深圳金融市场。资金的可变性增强。


  ■(四)物流量增大,滞留量可变性增强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可30分钟到达深圳机场,一小时内通达周边四大机场和深水港,中山将成为珠江口西岸路网各大通道或线路的交叉点,是路网客流、物流和车流的重要集散中心,中山的物流量会将大幅增大。


  2015年,中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66亿元,增长0.3%;货物周转量167.46亿吨公里,下降2.1%;旅客周转量21.77亿人公里,增长53.9%;港口货物吞吐量7325 万吨, 下降5.7%。同年,深圳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6.51 亿元,增长7.6%;物流业增加值1782.70亿元,增长9.4%。两个城市一降一增,看到两个城市在相关产业间的势能差异。深中通道的建成,就如打通了两个蓄水池的管道,由于高势能水流必然会向低势能区域流动。


  另外,深中通道建成后,珠江东岸与西岸的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深圳、香港的观念,视野,思路都会对珠江西岸的城市特别是作为桥头堡的中山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中山人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为促进珠江三角洲两岸均衡发展,加强珠三角与东西翼地区联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课题负责人:占足平●课题组成员:曹康琳 陈伟英 刘 明


  记者问答


  □记者:中山迎接深中通道建设带来“大桥经济”时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占足平:首先,明晰中山交通定位,打造粤港澳湾区交通枢纽认清中山市交通现状和问题,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从地图上看,环珠江口湾区是一个“A”字形结构,中山正好处于中间的“几何中心”位置。深中通道建成,将成功将珠江口东岸深莞惠经济圈与西岸的珠中江经济圈快捷地连接起来,在缩短珠江东西两岸距离的同时,也会发挥 “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一是无缝对接深中通道,发挥桥头堡作用;二是推进高速公路网“向西提速”,建成沟通珠江东西岸、通往粤西至大西南的战略通道;三是继续构建市域路网主骨架,实施内畅外联交通发展战略。


  其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塑造中山发展新空间、新产业。拓展发展新空间,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深中通道建设使中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带来中山的投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镇区需要根据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结合广州和深圳优势产业,抢抓深中通道建设机遇,重新谋划产业布局,为深圳资本来中山投资提供便利的平台。深化“深中”经贸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圳是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最佳范例城市。中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大力引进深圳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中山经济发展活力。


  最后,要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积极融入粤港澳世界级都市圈,通过增加利用深圳间接引资的机遇,推进深中金融产业园建设,加快与深圳金融和产业对接合作,推进更多中山优质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到深交所上市直接融资,实现金融同城化。通过“大产业、大服务、大旅游”的战略思路,打造与深圳对接的优质工作生活软环境。加强中山与深圳、香港联动,共建优质旅游圈,把旅游业建成中山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投资创业者,扩大中山城市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吸引高端人群聚集,带动城市素质提升,进而影响城市产业层次,提高中山竞争力。


扫描关注

0760-2810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