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
作者:发布时间:2017-01-16 次浏览
来源:南方日报
11560亿元!来自广东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我省2016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11560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9亿人次,同比增长13%;主要旅游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实现“十三五”发展的开门红!
2016年以来,我省旅游工作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抓紧编制相关规划,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取得诸多成果。2017年,广东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建设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
规划先行,夯实转型大格局
去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将加快推动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省各市县区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性大幅提升。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进入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省内各市县区,纷纷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2017年1月12日下午,一场特别的专家评审会在惠州市龙门县举行,历经一年时间的《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通过最后程序后,将正式颁布。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张莉兰表示,惠州市已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工作写入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并成立旅游专家智库。
2016年,珠海市相继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珠海市全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数十部规章、办法和方案。深圳市印发实施《深圳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将深圳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建立由市文体旅游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
中山、江门、连南等市县也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中山市初步构建了“一心·一带·两轴·六区”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全省各市县区全域旅游发展率先以规划为引领,在顶层设计上解决了旅游发展的大局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吴志才表示,全域旅游不再是单一的景区景点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我们以往认知的旅游六要素,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系统的规划将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以全域旅游发展来推动城市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配套升级,全域旅游迈大步
2016年11月,深圳蛇口邮轮中心顺利启用,太子湾邮轮母港开港运营。“邮轮中心的启用方便了深圳乃至周边游客的出游,对于旅行社而言,也极大地丰富了产品供给。”旅游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团队游,自由行、自助游、自驾游群体对旅游配套服务更为敏感,他们是全域旅游最庞大的体验用户,也是目的地渗透率最深最广的群体,加快配套升级将成为提升口碑的“法宝”。
我省各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自去年以来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配套升级。深圳轨道8号线二期延至葵涌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东部华侨城还开通了e巴士东部华侨城专线、深圳北站—东部华侨城旅游专线。开平市开通了市区通往各大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开平碉楼景区穿梭巴士,满足自由行游客的出行需求,还建立了潮人径慢行休闲系统,在第一期250公里开平潮人径基础上,新增了金山公园潮人径等5条约250公里的步行径。江门台山乡村旅游服务站点布建积极推进,新台高速斗山出口转盘处的旅游服务驿站已经开工建设。
作为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厕所革命”的推进尤为重要。近三年来,中山市累积建设和改造了200多座A级以上的旅游厕所,未来三年内全市分别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0座、50座、40座。深圳市发改委已立项投资1.36亿元对市属公园厕所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提升,目前已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123座,占三年目标86.62%,此外,深圳城管部门还建设了“深圳公厕APP查询系统”。
在硬件配套升级改造之外,软件配套也同时升级。中山市对城轨中山北站、南朗高速公路口和岐江旅游码头等交通门户和主要景区出入道路增设了旅游交通标识、旅游景区广告,通过多媒体渠道发布了《中山旅游手绘地图》、《中山美食地图》等便民小册。珠海横琴口岸已经实现24小时通关,澳门机动车进出横琴政策于2016年12月20日正式落地,加快申报“内地居民多次往返澳门”、“已到澳门的外国人72小时免签进横琴”、“到达横琴的内地居民在横琴异地办理赴澳签注”等创新政策,已获得澳门支持。
保障配套同时升级。惠州市推出了“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对2015年成立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旅发委成员包括旅游、法院、发改、经信等30多个相关部门,龙门、博罗县也率先成立旅游委。此外,惠州还设立旅游派出所、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所(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所),推动旅游纠纷从单一行政调解向“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综合处置转变。深圳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全年查办案件37宗,罚没133.85万元,建立旅游企业不良信息公示制度,实施中国香港游地接社合作协议备案制度,规范香港游秩序,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102宗,同比减少1262宗,降幅达53.38%。
项目引领,产业融合多元化
近年来惠州龙门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温泉和特色农乐等吸引大批珠三角自驾游客,甚至不少农家乐还要排队吃饭。通过推动全域旅游,如今惠州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环西湖城市中央休闲区、北部罗浮山—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南部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区三大功能区,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加工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扶持特困群众发展观光农业、特色种养业和农家乐,实现自主创业、精准脱贫。
珠海近年来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交通便捷,海岛众多,海岸线长,以横琴为首的滨海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而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贯通,珠海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和条件,已形成以主题公园、海洋休闲、温泉养生、会展赛事和生态乡村为主打的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度、覆盖度广。珠海方面将以“国际休闲旅游岛”为抓手,培育发展旅游业新模式,如珠海万山群岛正在依据规划按照打造成中国的“马尔代夫”和“世界级群岛休闲度假区”的模式分步推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国际马戏节、国际帆船锦标赛、国际沙滩音乐节等重大城市活动实现多元化发展、整合,已培育成为城市的重要符号。
深圳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成效颇多。星雅航空已开通机场至中心区和东部华侨城的直升机观光服务,东部华侨城已被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批准为国家通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同时,深圳在推动“旅游+商贸”方面,以“深圳手信”“深圳礼物”为龙头推动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和东门老街等知名商业街区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推进“旅游+健康管理”,大 鹏新区国家级基因库示范项目已建成,推进“旅游+科技”,腾讯大厦开通了腾讯娱乐体验厅,光启科技已试验成功“飞行器”。
台山市借“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围绕华侨文化、台山绘画艺术等全面展现“中国第一侨乡”的人文魅力,同时加快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并借势造节实施商旅融合。而作为开平旅游亮点之一的赤坎古镇,将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深度结合打造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目前该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文化、娱乐、影视、住宿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华侨文化休闲度假小镇。
【经验介绍】
惠州市旅游局长张莉兰:
理念先行,“点、线、面”式发展
问:惠州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非常注重理念先行,怎样做到这一点?
张莉兰:旅游发展要依靠理念先行,全域旅游更是如此。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个人,从领导到群众,我们通过专题培训、全域旅游沙龙、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从上到下普及了这一理念,党政统筹重视顶层设计,行业专家提供智库支持,逐级推动成立旅游委,让30多个涉旅部门形成合力。下一步我们还在考虑如何让这个理念更加通俗化,让群众更好理解。
问:如何挖掘惠州全域旅游的特色?
张莉兰:我们通过“点、线、面”结合,引导全域旅游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点”上抓好景区点、小镇、村庄的打造,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点和A级景区景点。借鉴浙江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统筹住建、农业等各个口的资金,将A级景区标准运用到旧城旧村改造中,将镇(村)按照景区来改建,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一些有旅游资源但没有旅游服务的地方,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线”上注重旅游道路建设,全市规划建设旅游道路,提高村道标准,打造道路沿线建成景观带;“面”上把镇、县、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加强综合环境整治,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价值,全市一体、全景打造,实现全域之内移步换景、路路通景、处处皆景。
问:在智慧旅游方面有什么计划?
张莉兰: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三大数据平台: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旅游产业数据库、电子商务平台。三个平台面向不同对象开放,全面收集到惠旅游的游客大数据。比如游客从哪里来,选择怎样的酒店、买了哪些景区门票和手信等等,通过消费数据和游客自身数据描绘出游客群像,用大数据为旅游企业精准营销,根据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也可更快速、便捷地掌握市场动态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中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宇鹏:
5A级景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问:去年孙中山故居旅游区申请5A景区成功后,是否为中山旅游带来了变化?
李宇鹏:创建5A级景区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景区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在创建过程中对景区硬件和软件的提升,带动中山全域旅游的发展。创建5A景区成功后,“孙中山故里”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游客量明显在增加,尤其是台湾和港澳游客增多,预计2016年整体游客接待量能突破200万人次。对于市民而言,作为中山先生的“家乡人”,大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对城市品牌推广影响很大。
问:在全域旅游发展上,去年中山取得了哪些突破?
李宇鹏:除了创5A景区成功外,主要有两个突破。首先是去年11月中山市与澳门游艇自由行正式通航,标志中国首条跨境游艇自由行开通;其次大涌镇红木文化博览城再获一国家级荣誉,被列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旅游局的大力扶持。
问: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李宇鹏: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决策部署,我们将全力争取2018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操作上主要落实五大工程,包括引擎旅游项目提升工程、便民旅游提升工程、旅游形象提升工程、体制改革工程等。
【建言献策】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彭华: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景区化
彭华认为,广东有山岳、滨海、温泉、人文等多种旅游资源,尤其是发达的经济和对外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联系,发展全域旅游基础良好。在今天时机成熟的背景下,全域旅游受到全省上下一致重视,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全域旅游发展不仅看硬件条件,比如旅游资源是否优质、基础设施配套是否齐全。此外还要看软件配套,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区域景观,还要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商环境、好客文化等友善的旅游环境。可能全域旅游在刚开始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开始”就是一个进步,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慢慢修复。
彭华提醒,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要注重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比如惠州龙门县是属于环境资源优越型的旅游目的地,那么这里最大的宝藏就是优良的生态环境,要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来到龙门的客人主要是城市游客,他们最爱的是龙门的山水生态和乡村田园,不能把这里建得像城市一样,应该把现有的山水田园等资源组合优化,形成生态养生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彭华还强调,全域旅游不是全域景区化,不能搞大跃进,而是区分点、线、面的培育和营造要点,“点”是重点旅游项目,“线”是旅游线、景观走廊或产业带,“面”是广大的乡村田园、山区林地,其开发强度和发展模式是不同的。搞全域旅游首先是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全域建成美好家园,也就是营造了让外地人羡慕和向往的旅游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吴志才:
全域旅游发展要做好“五个+”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吴志才强调,全域旅游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追求目标,特别要注重全域化是一个过程。全域旅游发展必须围绕需求侧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旅游在富民强县美区兴文的综合价值。目前“80后”和“90后”成为了旅游市场的新主力,自驾游占比超过六成,购物和住宿成为消费大头。市场结构、出游方式和消费结构都已发生变化,旅游业的需求侧已经完全被激活,全域旅游规划一定要考虑供给侧结构升级。
吴志才认为,全域旅游需要做好“五个+”,才能真正达成全域旅游目标。首先是党政统筹一盘棋做好“环境+”,保护和营造好自然、人文、基础设施的大环境系统;其次是部门做好“+旅游”,国土、交通、文化、农业、体育、教育等非旅游部门要考虑怎么和旅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产业融合延伸效应;第三,旅游部门要“智慧+”,做好智慧营销平台、智慧创意整合等;第四,旅游企业要做“旅游+”,在旅游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长隆、华侨城是成功案例;最后是市民和游客做好“生活+”,旅游即生活,共创美好家园和共享休闲生活。
吴志才表示,在考虑如何做规划时,除了自上而下全域顶层设计,还需要围绕旅游消费链条去分解,自下而上“接地气”,将不同角色在全域旅游中扮演的位置分清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特色的全域旅游。
广州地理研究所风景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黄少辉:
发展全域旅游要挖掘城乡文化基因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定量问题需要认真考虑。黄少辉表示,如果对全域旅游的考核标准出现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发展方向也会产生偏差。“比如全域旅游的考核标准中要求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如果是深圳这样以金融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城市,这是一个非常难达到的目标。”黄少辉说,考核全域旅游需要更加科学和综合的标准,要灵活和柔性,不能将旅游当做一般产业考量,而是当做幸福体系,讲究其对社会的综合贡献率。否则,走入到一味追求GDP指标中,很容易成为一种数字游戏或者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广东应当如何发展全域旅游,黄少辉认为应当根据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岭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基因,恢复和保留城市的“文脉”和乡村的“地脉”。黄少辉在对广州、潮州等城市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城市的文化基因可以充分挖掘或让其“复活”,这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而在乡村则要尽量保存乡土特色,民俗、风水故事、传统民居等都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财富。
此外,黄少辉表示,全域旅游在吸引社会资本上,首先要能给旅游企业足够的吸引力,创造出盈利点来让社会资本参与。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土地、税收等政策,来扶持和发展相关项目。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