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国土资源执法“亮剑”违法用地
作者:发布时间:2018-05-14 次浏览
去年12月,中山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市国土局”)监察队巡查发现,坦洲镇某村有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住宅建设的违法用地情况。经核查,涉事用地属农用地。韦某、黄某等8名村民分别在1.64亩土地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非农建设行为,造成部分基本农田原有功能被损坏。
经过一系列调查取证、鉴定,坦洲镇国土分局确认韦某等8人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并对当事人发出《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今年1月12日,该分局组织对8宗违法用地实施拆除并回填耕作泥,恢复耕作条件,并对村民进行了国土政策宣导。
近年来,市国土局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创新、完善、细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加大巡查力度和案件查办力度,严格履职尽责,依法规范管理,违法违规用地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
1土地监管共同担责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这意味着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是一场持久战。而打赢这场持久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土地资源管理时介绍,相对于珠三角其他城市,中山土地面积小,土地资源开发程度仅次于深圳东莞,总体上显得比较“紧张”,土地永续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重要职责。早在2014年11月,中山市政府就印发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联动执法工作的通知》,首次把公安纳入土地日常管理工作机制中,明确国土、公安、城管、镇政府、村(居)委会等土地共同责任制成员在违法用地的巡查、发现、制止、查处、拆除等各个环节中的职责及要求。
与此同时,中山在全省率先建立国土资源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强制执行新机制,由以往裁、执均由法院一家承担,改为由法院受理、依法裁决后由属地镇区政府承担执行裁决事项,有效提高案件执行结案率,切实增强土地行政处罚震慑力。
在实施环节上,市国土局率先在监察队伍梯队建设上予以完善。根据多年经验,市国土局深知,土地执法监管难度系数高,单靠国土部门很难真正做到全时段全区域监管。为实现全方位覆盖,做到国土资源监管不留死角,将执法机构延伸至全部镇区,中山初步建成了基层执法监察网络体系,强化土地源头监管。
作为基础网格,村一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对辖区内土地利用情况定期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及时上报;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需要多部门联合调查的,由一级网格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联合执法。
2 严查落实高效履职
动真碰硬刚性执法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由市国土局统筹,能更好地“开动机器”,指令直达“神经末梢”,结合刚性执法,铁腕整治违法用地治理得以良好推进。
24个镇区分别成立了打击“两违”专项工作小组,大部分由镇区书记担任组长,履行党政同责,监督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严格落实,时刻协调成员单位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如今,齐抓共管已经形成气候:2014年黄圃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采用爆破方式拆除了3栋位于黄圃镇大雁村、占地面积4.2亩、楼高8层、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的建筑,成为市内首例爆破拆除“两违”建筑的案例;2017年,横栏镇、坦洲镇强力出击,拆除辖区历史违法和在建出租屋建筑20余栋,最高达9层,拆除面积近1.5万平方米,在镇内形成有力宣传效应,遏制违法用地乱象。
对于部分依然存在“重发展轻监管”倾向的镇区,中山市在土地管理工作上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以土地卫片执法工作为抓手,对违法用地治理进度缓慢、处理不到位、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镇区实施约谈问责,责成市国土局停办该镇区相关用地审批业务。
2013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对11个镇区主要负责人实施警示约谈,要求切实落实好依法用地、管地的属地主体责任,对违法用地“零容忍”,降低违法用地整治工作滞后性。
对违法情节严重的线索,相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赴实地核查,从严从快查处。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及时启动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程序。同时,坚持查人查事相结合,提高案件查处质量和效果,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的目的。2014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2309宗,挂牌督办案件8宗,公开通报案件5宗;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3宗,抓捕涉嫌犯罪人员29人,逮捕12人,判刑6人。
3 创新土地管理政策
破解土地制约瓶颈
4月23日,中山召开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传达全省土地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有关政策,部署全市下一步土地管理工作。会上,中山市政府与各镇区一把手签订《土地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批而未供处置、“三旧”改造、土地执法、闲置土地处置等土地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区)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并作为镇区党政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其中,在土地执法工作方面,明确每个镇区年度违法用地上限指标,超过界限即启动追责的高压模式,确保违法用地的有效控制。
建设用地支撑着城市各项设施建设落地,为保障中山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好市组团发展、大平台、大交通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2017年以来,市国土局紧紧围绕中山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采取细化分工、梳理问题、统计分析、调研学习、时间倒排等举措,研究推动国土管理政策创新,以政策创新推动土地管理改革创新,加快制度供给,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夯实用地保障和土地管理基础。
围绕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中山打造成珠江西交通综合枢纽的定位,中山成立专门的干线公路工作小组,由市国土局、规划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共同研究讨论交通道路项目用地规划及征地工作的开展,在项目选址时严格把关,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交通用地提前预判,促进用地手续完善。同时,建立公益公建报备、会商制度,筑牢依法用地意识,结合土规、城规提前谋划,从源头上减少公益公建项目违法用地量。
“以违法用地整治为突破口,提升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服务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是中山国土人的工作使命。”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各地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