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圆居地产!

中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

作者:发布时间:2016-12-27 次浏览



 来源:南方日报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效果图。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效果图。



  12月28日,有两件改变珠三角时空距离的大事上演:一个是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正式动工——西人工岛围堰施工;一个是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一期工程(荷塘至龙溪段)正式建成通车。



  而这两大将对粤港澳湾区交通网络产生重大影响的交通工程,都与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门户城市中山市有着密切的联系:深中通道将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广中江一期工程则经过中山市古镇。


  承东启西的枢纽角色,在中山这座珠西门户城市愈发凸显。在12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该市提出破解“四个难以为继”补足“五个短板”的核心工作,其中补齐交通短板、重塑中山区位优势被视为该市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之一。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山“大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公路及港口建设将进入关键期,包括高速路、干线公路、市际对接路等在内的立体交通建设,也迎来建设高潮。


 力补短板▶▷“三个转变”全面推进中山交通建设


  地处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这是中山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天时地利”:距离珠海30公里,距离澳门40公里,距离广州和深圳70公里,距离香港80公里——这是中山与周边城市市政府之间的直线距离;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还将成为珠江两岸3大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衔接和转换的重要节点,成为未来广东最开放和最活跃区域的地理中心之一。


  然而,在交通配套上,珠中江和深莞惠两大城市组团之间、珠江东西两岸之间,目前只有一座虎门大桥连接;中山对外、向内的交通建设,也面临进一步疏通、拓展的命题。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中山要主动适应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变化,发挥好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和粤西地区的枢纽作用,抢抓新一轮大发展机遇。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中山对交通战略作出了系统调整,全力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实施交通战略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原来更注重于“内畅”,向承接区域性大交通的“互联互通”角色转变;对接线的侧重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更多的侧重于向北、向南对接,转向保持北、南对接力度,重点加大贯通东、西的对接理念,特别注重向西方向的交通对接;发展模式也发生转变,从原来较为单一的公路建设交通发展模式,转变为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港口水运、客货运枢纽、通用机场等综合交通发展模式,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与之相适应,原有交通规划也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其中,与珠海、江门的交通对接得到强化,在现有4条西向、6条南向通道已通车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还将加快推进建设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等7条向西通道,以及东部外环高速等5条向南通道;此外,中山还对现有的道路功能等级,以提升城市道路的运输能力。目前,该市将部分加密线提升为主干线,部分现状道路改建为快速道路,拉通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联系,全面实现城市道路高等级化。


 内通外拓▶▷“高速+干线”大建设全面盘活公路网络


  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对新时期中山大交通战略发展从更高的角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锡盆介绍,为助力打造“珠西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山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市际对接路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将投入600亿元用于公路项目投资。


  在深中通道项目引领下,“十三五”期间,中山市高速公路要在广澳高速、广珠西线、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这“两纵两横”4条高速的基础上,再增加5条高速路,包括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以及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和香海高速;干线公路规划方面,中山正在抓紧推进“二环十射”建设,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二环八射”没有红绿灯的快速路,全面提升中山市骨干路网的通行效率;与周边城市路网对接方面,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该市交通局正与市财政局联合研究加快推中山市与周边城市跨界道路连接的工作方案,专题研究除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之外的对外衔接道路,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及其他道路,计划利用几年的时间,集中改造、建设一批市际连接线,全面提升中山市与周边城市的陆路交通连接。据统计,中山包括已建成和规划中的对外通道有39条,比目前增加23条,其中高速公路11条,干线公路28条。


 狠抓落实▶▷以“真抓实干”实现“大交通”蓝图


  除了加快公路路网的建设,该市“2218”轨道交通和港口东移战略,也在全力推进。


  所谓“2218”轨道交通网络,即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2条国铁,广珠城际、广中珠澳2条城际轨道,由中山北站、中山站两个站场构成1个轨道综合枢纽,以及7条中山城市轨道和1条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延伸至中山轨道的交通网络,使中山迈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


  另一方面,中山港客运码头东移项目的建设,则让中山前往香港等地的水路运距减少约20公里,把以香港为目的地航线时间缩短35分钟,将大幅提升中山港客运航线的吸引力。余锡盆介绍,届时中山将具备适时开辟深圳机场、澳门等航线的基础设施条件,可结合周边机场资源,实现空、港联动,还考虑适时开辟深圳蛇口等珠江口东西两岸航线,实现中山市与深港澳一小时经济圈,密切东西两岸人才流、技术流等资源的流通。


  绘就蓝图之后,如何将部署落地生根是关键。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对未来5年工作奠定了“真抓实干”的调子。


  要在“十三五”取得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阶段成效,关键是在明后两年。基于交通项目的3年至5年甚至更长的建设工期,如果要在“十三五”末建成或完成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必须在明后两年开工。“所以,明后两年,交通工作的重点是抓落实,切实将纸上的规划落地,争取在‘十三五’末期,建成一批交通项目,为枢纽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余锡盆表示。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山修建了一条从南门口经桂峰茶亭、双合山、前山寨等长达70公里,直通澳门的岐澳古道南干大道。这条香山官道,是来往澳门的“商贾必经”之路。今天,以深中通道为代表带动的大交通项目,正将中山“承东启西”的枢纽位置前所未有地凸显,期待下一批“岐澳古道”飞架珠江东、西两岸,商贾必经,再构枢纽。


扫描关注

0760-28107886